士鼎潜江公司的奠基开工,奠定了华中家具产业园的整体破土建设的基础,该公司的进园开工是华中家具产业园在潜江落户的一个重要性标志。
今年2月7日,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率武大代表团在潜江华山水产考察甲壳素深加工项目后,与市委、市政府达成共识:武大与潜江加强合作,共同打造世界(潜江)甲壳素产业之都。市委副书记张宗光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武大一方表示感谢,要求甲壳素工业园区要抓住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引进国内外先进科技技术,加快工业园区的又好又快发展。
(潜江日报 记者 王本伦 实习生 郑露 通讯员 向晖 王孟)。双方表示联手今年在潜江举办一次甲壳素产业国际研讨会。会上,双方就如何开好国际研讨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磋商。为加快推进潜江打造世界甲壳素产业之都的发展步伐,落实2月7日双方达成的会议纪要精神,4月2日至3日,中国甲壳素首席专家、武汉大学教授杜予民等一行再临潜考察,与潜江共谋产业发展大计,商讨甲壳素产业国际研讨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确定大会主题:合作与交流、创新与发展。潜江新闻网讯 今年10月潜江举办第二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之后,将迎来甲壳素产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武汉大学教授陈晓榕介绍,通过举办甲壳素研讨会,创建甲壳素技术交流合作平台,更好地吸纳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发利用甲壳素,技术上采取外引内联的办法,促进甲壳素产业向更深层次的发展,逐步把甲壳素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市领导张宗光、陈洪思、郭平等出席了会议二是实行产业发展循环化。
在推动发展小龙虾产业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绿色、安全、环保作为立业之本,实行 四化推动。潜江,这座美丽的园林城市,因为小龙虾,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为万众所瞩目。在我市小龙虾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后,如何打造新的亮点和兴奋点,推动小龙虾产业进一步提档升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生产的小龙虾,率先突破欧美国家苛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关卡,顺利登陆美国、英国、瑞典、日本等国消费者的餐桌。
潜江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反向思维,敏锐的发现小龙虾餐饮这一行业热点,加工出口这一市场空间,甲壳素深加工这一宝贵机遇,利用财政、土地、中介服务等多种手段和杠杆引导扶持小龙虾产业发展,创新小龙虾产业发展理念,以举办龙虾节为抓手,整合产业内生发展动力,着力延伸和完善龙虾产业链条,实现了变害为益、变废为宝,把小龙虾产业变成了老百姓创业致富的黄金产业。突破之二:产业文化与产业集群发展互融互生。
截止目前,我市未发生一起小龙虾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四是实行产品质量管理流程化。在这样一个传统产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关键时期,如何把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在认真研判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规律的基础上,决定把打造产业文化作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培育小龙虾产业文化,丰富产业文化底蕴,挖掘产业文化内涵,打造了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等人文品牌,推动传统产业实现由实体经济向文化经济转型发展,得到了社会、市场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同。(三)从卖产品到卖文化:培育特色产业文化是提升科学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龙虾节期间,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以及相关省直部门负责人隆重出席,全省各市(州)水产局来宾、国内外小龙虾商贸企业家及一批小龙虾的粉丝纷至沓来。龙虾节期间我们精心组织了虾王争霸赛、虾王拍卖会等群众性广场活动,经过十余轮次角逐,一只重约133克的虾王被拍出8.8万元的高价。这两个阶段饱含了基层产业化发展之路的积极探索:(一)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五)从共建到共享:让群众就业创业乐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要求。
几年间,龙虾产业已从最初的捕捞+餐饮,演变延伸为人工育苗、野生寄养、精深加工、循环发展、市场营销及品牌创建等深度发展的一个完整产业链。同时,把小龙虾产业打造成民生产业,形成以农民为主体的产业推进模式,通过小龙虾产业的发展不断带动人民群众收入的增长,让人民群众共享小龙虾产业发展成果,把小龙虾产业打造成老百姓发家致富的金饭碗,实现了富口袋与富脑袋的高度统一。
潜江小龙虾如此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热烈欢迎,原因就在于我们坚持走小龙虾生态养殖生产路线,打响了潜江小龙虾的绿色无公害产品品牌。(四)广泛响应,是一次全民参与的和谐盛会。
龙虾节的丰硕成果,不仅在于打造了潜江小龙虾闻名全省、走向全国的名气,更在于为生态文化与产业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个有机结合点。2009年5月15日至17日,我市精心筹办了第一届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在全省第一家举起了打造小龙虾产业品牌的旗帜。然而几年前,小龙虾被广大农民当做田间害虫予以剿灭,被老百姓5元一桶拿到马路市场贱卖,虾壳被餐饮企业当做垃圾扔弃。今年7月7日至9日成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相比首届龙虾节,规模更大、规格更高、影响更广,不仅充分展示了我市小龙虾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更是有效提升了小龙虾产业的文化品位,形成了以文化内涵打造产业核心优势的深度发展格局,成功塑造了潜江小龙虾良好的产业品牌形象。凭借举办龙虾节这一契机,我们落实了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数额大、产业文化多元的发展项目,成功吸引了美国、德国、瑞典等海外众多知名客商,3天时间内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资金总额达26.5亿元。潜江新闻网讯 几年前,也许谁都想不到,从来名不见经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龙虾,竟能红遍大江南北,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红色风暴。
7月7日,第二届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隆重开幕,节会期间,各位嘉宾从赏龙虾美景到吃龙虾美味到品龙虾文化,回味无穷。新的品牌代表了新的形象、新的合力和新的发展格局,通过龙虾节的宣传和推广,楚江红这一品牌得到市场广泛认可,与潜江已获得良好市场美誉度的小李子等品牌交相辉映,丰富了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内涵,拓展了小龙虾产业的发展空间。
(三)以生态发展为内涵。从虾苗的培育、水生态的保洁、成虾的加工等全程实行绿色无污染生产。
另一方面,产业文化是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后产业化之路的核心所在,产业文化可以有效提高产业的价值和品味,增强产业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设置贸易绿色壁垒,美国实行新的农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标准的严峻形势下,我们生产的小龙虾依靠生态的养殖模式和健全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每年在欧美20多个国家、500多个批次的食品安全抽检中,从未出现过一起质量问题,得到欧美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消费者的高度信赖。
据统计,目前全市小龙虾产业为全市农民贡献人均纯收入达到1244元,占到整个农民人平纯收入的23.9%,龙虾产业已名副其实的成为人民群众发家致富的大平台。龙虾节的成功举办,推动潜江小龙虾走上以文化引领为核心竞争力的后产业化发展之路,取得了文化与产业互动发展的三个突破。三、文化提升小龙虾产业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回顾潜江小龙虾从产品经济到产业文化的创业历程,我们作为小龙虾产业的发源地、推动者,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深刻体会:(一)从包袱到财富:解放思想是推进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我们借助龙虾节这一平台,广邀八方来客,诚待四海嘉宾,一大批企业家和投资机构带着资金、带着项目、带着新的发展理念慕虾而来,在潜江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共同挖掘小龙虾这一金矿。
在转变小龙虾产业发展方式上,我们坚持让人民群众共享产业发展成果的指导方针,积极支持群众从事小龙虾捕捞、养殖、餐饮等行业,积极动员市民参与龙虾节活动,广辟市场空间,促进群众增收。通过举办龙虾节,塑造小龙虾产业文化,吸引各方投资集聚发展,小龙虾产业链条得以不断延伸,产业文化内涵得以不断丰富,探索了一条产业文化与产业集群互融互生的有效途径。
创新驱动是社会经济组织由自然发展到自主发展的觉醒,是发展水平的高级化过程。(二)从资源整合到技术整合:创新驱动是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产业规模的发展壮大为产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内涵素材,没有产业的繁荣就不可能有产业文化的昌盛。(四)从农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生态环保是保障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就像嵌和在一起的两个齿轮,是相互作用、相互带动的有机统一体。小龙虾全身都是宝,其肉质鲜嫩,美味可口,虾壳蕴含丰富的甲壳素,是制造化妆品、生物医药的重要原材料。希望龙虾节一年办一届。从探访龙虾之乡到考察龙虾产业到共谋发展大计,憧憬满怀。
二、文化融入从产品经济到产业文化的探索之路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从小龙虾到大产业。龙虾节开幕式当晚我们举办了专场文艺演出,推荐潜江优秀民间文化,吸引了1万多市民到场,其中潜江花鼓戏《生命童话》得到了全市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小龙虾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为我们打造潜江小龙虾产业品牌、培育小龙虾产业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小龙虾生产加工中,我们严格执行美国FDA食品质量认证考核标准,目前我市通过的无公害认证小龙虾养殖基地已达18万亩。
签约项目从小龙虾种苗繁育、养殖基地建设、外贸出口、小龙虾品牌餐饮加工到甲壳素技术研发和深加工等,深度拓展了小龙虾发展的产业链,为有力推进潜江小龙虾产业跨越式发展,把潜江打造成世界甲壳素之都,绘就了一幅宏伟蓝图和可行的路线图。市小龙虾养殖协会对全市养殖户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虾源、统一购销,有效保证了潜江产地小龙虾的品质。
发布评论